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02 10:21
信息來源:寧波日報
訪問次數:
義烏蘇溪站調度室里,值班員緊盯著屏幕上的藍色光點。一列裝載光伏板的班列正穿越浙中丘陵,光點每閃爍一次,就離寧波舟山港近10公里。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場與全球第一大港的距離,在電子地圖上縮成一道纖細的藍線。
前日下午,陽光穿透云層打在蘇溪站41.5米高的龍門吊上,將這座全國鐵路貨運最高的龍門吊照得發(fā)亮。隨著汽笛長鳴,100個滿載光伏板與日用百貨的集裝箱乘上81114次班列,駛向寧波舟山港。
“作為全國首個為海鐵聯(lián)運打造的鐵路場站,貨物進了蘇溪站,就等于進了寧波舟山港。”浙江海港義烏樞紐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民說,在他身后,橙白色的智能無人運輸車正載著集裝箱,靈巧避讓自動駕駛集卡,精準駛向自動化軌道吊。
“?!迸c“鐵”攜手逆襲
海鐵聯(lián)運將海運與鐵路優(yōu)勢完美結合,具有運能大、成本低、安全性高、污染物排放少等優(yōu)勢,是國際物流中公認最有效率的物流方式之一。
然而,在20多年前,這樣的場景還只停留在規(guī)劃圖紙與理論設想中。
受制于基礎設施不足、技術銜接不暢,鐵路與港口間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始終未能有效貫通,海運與鐵路運輸各自為戰(zhàn),難以形成高效協(xié)同的物流鏈條。
直到2004年,寧波舟山港的碼頭工人第一次將鐵軌與泊位的距離丈量清楚,這場“鐵”與“?!钡臓渴郑痛死_中國東南沿海港口物流變革的大幕。
“那時堆場還沒有龍門吊,全靠正面吊‘手遞手’作業(yè)。”寧波舟山港鐵路北侖港站堆正班班長袁孝晶至今記得,零星的集裝箱在鐵軌與貨輪間流轉,每天的裝卸量不過幾箱。
這種原始作業(yè)方式,在2009年被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打破——2月28日,首趟義烏至寧波海鐵聯(lián)運班列駛出義烏西站,標志著集裝箱海鐵聯(lián)運從“散兵游勇”邁向班列化運作。
這場變革背后,是政府與企業(yè)的雙向奔赴。
多輪財政扶持政策接連出臺,全國首個市級海鐵聯(lián)運規(guī)劃從紙面走向實踐。
港口、鐵路的業(yè)務員帶著政策文件,走遍浙中丘陵、贛東北山區(qū),把“港口延伸到工廠門口”的承諾,變成了企業(yè)看得見的降本增效措施。
政策春風推動下,這條黃金通道不斷延展。2011年,寧波至華東的海鐵聯(lián)運線入選全國首批示范通道;2012年,江西上饒至寧波舟山港班列實現天天開行,升級為“百千快捷班列”。
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(yè)發(fā)現,通過海鐵聯(lián)運,貨物從工廠到碼頭的時間縮短了,物流成本降低了,通關效率提高了。
義烏海關監(jiān)管二科科長周華偉介紹:“相較于普通海運出口模式,海鐵聯(lián)運可節(jié)省至少一天時間,降低運輸成本約20%?!?/p>
如今的寧波舟山港,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。自2017年起,這里的海鐵聯(lián)運業(yè)務量每年增長超20萬標準箱。2020年,年運量首次突破100萬標準箱;去年,這一數字攀升至180萬標準箱,較2009年增長超千倍。
今年3月5日,“義烏—寧波舟山港”線路業(yè)務量破百萬標準箱,成為全國首條“百萬箱級”海鐵聯(lián)運線路。
車輪上的變革
盡管成績斐然,寧波舟山港海鐵聯(lián)運仍面臨多重挑戰(zhàn)。
首先是基礎設施瓶頸:西向腹地主要鐵路通道滬昆鐵路浙贛線路段已滿負荷運營;承擔全港95%海鐵聯(lián)運集裝箱進出的北侖支線,日開行能力接近飽和。
場站作業(yè)能力同樣告急:“義烏西站設計年集裝箱作業(yè)能力25萬標準箱,2021年作業(yè)量已達24.3萬標準箱?!焙贾蓁F路物流中心義烏營業(yè)部值班主任吳曉東告訴記者,作為全省第一個中歐班列的班組長,他見證了義烏西站的東西向共拓發(fā)展的歷程。
2006年開通的義烏西站因建設較早,基礎設施擴容困難。加上東向海鐵聯(lián)運貨量增長迅速,受限于每天最大5列、每列50編組的運能,開通新內陸港成為必然。
蘇溪站的核心突破在于將海港“搬”到內陸。
趙建民指出,蘇溪站高效聯(lián)通義烏與寧波舟山港,通過鐵路實現陸港與海港無縫銜接,將全程運輸服務(CCA)向內陸延伸,推動港口、海關、船務功能前移,實現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放行”的高效通關,集裝箱通關時間可縮短50%,國際船期銜接效率顯著提升。這種無縫協(xié)同讓距離寧波200公里外的義烏,成為寧波舟山港名副其實的“第六港區(qū)”。
蘇溪站的另一重戰(zhàn)略價值在于其為雙層高箱運輸提供關鍵支點。作為全球首條電氣化雙層高集裝箱運輸試驗線——金甬鐵路的核心配套,蘇溪站配備6臺整機高度達41.5米、額定起重量40.6噸的全國鐵路貨運最高龍門吊,可高效完成雙層集裝箱裝卸作業(yè),初期年設計集裝箱吞吐量達66萬標準箱。
“通過3年至5年時間,在運輸技術創(chuàng)新、運輸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實踐成果,年海鐵聯(lián)運量超120萬標準箱,年節(jié)約燃油約9600萬升?!睂幉ㄖ凵礁巯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,對于交通運輸部在海鐵聯(lián)運試點意見中明確的目標,蘇溪站作為全國首個為海鐵聯(lián)運設立的專用場站,應率先作為。
流動,在山海之間
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的車間里,工人把一箱箱折疊椅塞進集裝箱,箱體噴著“平輿—寧波舟山港”的藍色標識。“過去,用貨車裝貨送到寧波,現在鐵路30小時直達港口碼頭。”永強戶外公司副總經理李順拍著箱壁說,“每箱成本省3000元。”
自2017年,“平輿—寧波舟山港”海鐵聯(lián)運線路開通以來,最繁忙的時候,每天有3列班列,拉著210個標準集裝箱發(fā)往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(qū)。8年來,已有2000多趟班列從豫南小縣奔向東方大港,帶動5萬人吃上“外貿飯”。
流動在加速。重慶一貨主憑CCA提單完成訂艙清關,年省成本3200萬元;合肥的光伏組件搭“皖甬歐”班列,18小時抵達寧波舟山港,再銜接中歐快航,全程27天“門到門”抵達德國威廉港,比傳統(tǒng)海運快12天?!靶氯龢悠吹木褪撬俣?。”寧波舟山港海鐵聯(lián)運負責人說,這種“快線+樞紐”模式,讓中西部企業(yè)首次享受到“出廠即出?!钡摹邦愌睾!贝?。
此外,通過“浙江e港通”平臺,南昌、武漢等20個城市實現關務港務一體化。
根據寧波舟山港《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方案》,2027年海鐵聯(lián)運將達到300萬標準箱的目標。20多年前的“延伸無水港”愿景,正沿著鋼軌向內陸生長。